张存浩(著名物理化学家)
来源:搜狗百科
张存浩(1928年2月—),男,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无棣。民盟成员,他是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过多项国际先进成果。1950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即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4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部常委,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1月,获小行星永久命名。
张存浩,中科院院士、研究员、教授。中外知名的化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
1928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无棣,抗战时随姑父傅鹰(享誉中外的化学家)、姑母张锦(化学博士)到长汀。曾就读于张伯苓所创办的重庆南开中学,1944年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并且考进厦门大学,次年转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后更名南京大学)化学工程系,1947年毕业。
1948年赴美留学,在爱阿华州化学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后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于当年10月返国。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张存浩与合作者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1次,3等3次),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2次,3等2次),还曾获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