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2013年6月30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世界张氏总会理事会大会上,投票决定2015年世界张氏总会第七届恳亲大会的举办权,中国河北邢台的清河以高出雅加达16票的优势,获得世界张氏总会第七届恳亲大会的举办权。而此前的2009年端午节,世界张氏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就曾在河北清河举办。
近些年来,省内外乃至世界各地的张氏家族与我省邢台清河县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2015年世界张氏总会恳亲大会将在清河召开,清河更成为天下张姓华人关注的地方。张姓与清河,为什么有着如此广泛而深厚的关联?这就需要回望历史的长河,并从一段广为传说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弓定天下 赐姓得张
贵姓?姓张,弓长张。这是几乎所有姓张的人对自己姓氏“张”字的诠释。那么,张姓与弓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在清河采访,记者听到一段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
话说5000多年前,轩辕部落与蚩尤部落征战八次,死伤无数,轩辕愁眉紧锁。他的第五子挥见此情状,很为父亲担忧。挥自幼聪颖,喜欢夜观天象。一天晚上,他仰望天空,忽然看到有流星从天空划过,留下了一道弧线,挥顿生灵感,连夜赶制出弓箭献给轩辕,并辅佐轩辕发起了对蚩尤的决战。利器在握,轩辕部落所向披靡,终于大败蚩尤,其他部落见状纷纷归顺,拥轩辕为领袖,史称黄帝。黄帝后来对挥封赏,为彰显其发明弓箭之功劳,赐其“弓长”张姓,主管兵器。挥得姓后与其子孙世代居于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其后,民间就有了“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天下张姓出清河”,并不只是一个传说。中国张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杰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大量历史文献有力地佐证这一说法。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明嘉靖年间众多学问大家编著的《张氏统宗世谱》,其中明文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清阳,后改清河郡”。
张姓的起源与弓箭关系密切,所以那句耳熟能详的问答:贵姓?姓张,弓长张,实在是“合乎天则”、意味不凡。清河人说,发明了弓箭的张姓始祖挥,古往今来,备受亿万张氏后人敬仰。至今,清河还保留着供奉张先爷的民俗。一些祈望子孙的人家,把张先爷的神像供于室内。神像上,张先爷手持弓箭,怒视“天狗”——据说天狗星经常下凡,会偷走小孩。而张先爷发明的神弓神箭,能射杀天狗,让他看守的孩子就能长命百岁。在清河,甚至供奉有张先爷的异姓人家,也有的让孩子假以张姓,即以张某为乳名。这个手持弓箭的张先爷,当然就是张挥了。由此可见,始祖挥至今活在清河人的心中,守护着他的子孙,也可见张姓在清河根脉之深。
考查《清河县志》,作为张氏的起源地,清河自古以来就是最古老的郡国之一,历代曾被冠以清河县、清河郡、清河国等名称,这些均与一条古老的河流——“清河”有关。这条河,在战国时是齐、赵两国之间的界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日河北威县以下开始称清河。”隋代以后,古老的清河因黄河无数次改道而被湮没,虽河流转入地下,但因这条河流而得名的清河县名却沿用至今。
正是这甘泉之地,养育了张姓的世代子孙,清河县张氏文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沈泽宇说,自汉至唐,因清河的张姓名人辈出,并以多出宰相、状元而闻名,被誉为“宰相之城”、“状元之乡”。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翻阅《清河县志》,记者看到,仅清河籍载入史册的历代名人就有:西汉大儒张禹、北魏数学家张丘建、南北朝天文学家张子信、唐代的宰相张文瓘、著名诗人张祜等,汉留侯张良的裔孙张典也曾官居清河郡太守。
寻古觅籍 正本清源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河北民俗学会副会长秦进才对张氏祖源多有研究。他说,历史上,张氏祖源郡望存在诸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清河、张城、太原三地说,都与挥公有着不可分解的渊源。虽然近些年又出现了源于河南濮阳、源于甘肃天水等说法,但大多数张氏族人一般都称自己是出自清河望族。
作为长期从事张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赵杰则告诉记者,为梳理清河张姓祖源这段历史,从1998年开始,他和多位同事,几乎访遍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史料馆和纪念地,寻古觅籍,多方求证。赵杰说,众多古籍中,除了《张氏统宗世谱》,我们还查阅了卷帙浩繁的图书资料。如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张氏南轩族谱》,其中记述:“吾族本黄帝后裔,始祖为弓正,封清河,赐姓张,此郡所自治也”。类似的史料记载,在各地不胜枚举。赵杰欣慰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清河张氏研究群贤毕至,全面开花。中科院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等近年出版的《张氏源潭》一书,对张氏源流的解读可谓权威翔实,其中明确表述张氏出清河:“清河是历代张氏谱牒所共认的得姓郡望”,“数千年来,清河一直作为天下张氏族人们心中的圣地而供奉”。
不仅是官方史料记载,在民间,更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张氏家谱,尽管有的经过岁月侵蚀,斑驳陆离,但也为张氏家族的起源留下剪影。
仅清河华夏张氏祖庭,就收集、保存了数以千计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张氏家谱谱牒。记者翻阅其中卷宗,看到大多写有“清河堂”字样,从中可见,清河张曾遍布南方九省及海外各地,约占张姓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据介绍,清河堂是张姓历史上最大的堂号。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张银豪告诉记者,1997年最早来清河寻根的香港张氏宗亲会及马来西亚分会谱书中就标有“清河堂”字样。清河之外的海内外张姓人士,其家乘谱书中标有“清河堂”,显然,一是说明他们的先祖居住在清河;二是说明他们这一支族是从清河迁出的。他说,海内外有这么多张氏支族由清河迁出,这不仅可以说明张氏的根在清河,而且可以说明清河一度是张姓人口最多的聚集地。这一点,湖南省《张氏宗谱卷首(清河堂)》有很好的说明:“阅先代著籍江西丰城,来自明初,堂号‘清河’。因思天下之姓张者,共出清河一脉,而清河堂者为最,而兹何异焉!”
近年来,伴随寻根热,诸多专家对张姓起源进行了审慎考证、研究,世界张氏总会尊重诸多张氏谱牒的记载、大多数张氏后裔意愿,认同历史上的清河故郡就是张氏得姓发祥郡望的说法。
起源于清河的张氏族人世代繁衍生息,不断扩展壮大,迁徙四方,至汉已成巨族大姓,唐代列为十大国柱之一,明代覆盖全国93%的土地,迄今张姓人口逾亿,位居全国三大姓之一。数千年来,张姓族人扛着渗透英武之气的旗帜,与华夏儿女一道,在五湖四海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业与奋进的传奇,留下了一篇篇厚重而又辉煌的华章。
播迁神州 不忘祖源
“张姓源远兮清河流长,始祖挥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滨兮滋润成长,主祀弧星兮卫国安邦。用于战事兮拓土开疆,挥公功德兮万古流芳……”
2006年9月,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带领寻根问祖团,从新加坡来到清河,在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前宣读祭文,情深意长。
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到清河寻根问祖的张氏后裔络绎不绝,年年递增。他们从哪里来?又是从何时走出清河播迁海内外的呢?
纵观华夏历史,有学者研究发现,张姓是一个富有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据记载,先秦时期张姓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天灾人祸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步伐;而战后统一局面形成后,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更需追寻新的生活空间。自此,张姓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迁徙。
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此次迁徙,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一祖过扬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赣州等处;一祖迁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
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四世纪初,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张氏先民活动的中心,处于战乱之中,为求生存,他们再一次背井离乡南迁至建业(今南京),之后又迁襄樊。
第三次迁徙潮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张氏族人向巴蜀、两淮、岭南迁徙。
至此,挥公子孙已遍布全国。日后,张氏子孙或因战乱,或因生活所求,进一步外迁,遍布于东南亚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
袁义达指出,一个姓氏的命运,一代代黄帝子孙的命运,紧紧连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更关乎国运。五千年岁月悠悠,今天,张姓过亿人口,人数在百家姓中居于第三,国外张姓后裔达2000万之多。
慎终追远 故土情深
对于散居海内外的张氏游子来说,祖祖辈辈,流年似水,带走了许多陈年往事,却无法冲淡心灵深处的归乡情、寻根梦,这梦,甚至伴随终身。
对于七十多岁的马来西亚华裔张玉光来说,“清河”两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一个铭刻终生的印记,一个曾经遥远、深沉、温馨的梦。小时候,张玉光就常听父母在他耳边叮咛,“我们的根在清河……”,这番话语,如一粒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个悠远而深沉的故乡梦从此发芽,这一梦,就是几十年……
人常说,海外华人犹如异乡漂泊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心永远系在故乡的土地。对祖根之地的向往,父辈的切切叮咛,让少年时的张玉光遍读能够查寻到的张氏族谱以及有关的故事。1961年他大学毕业,对祖地的思念也变得越发殷切。无奈由于当时政策原因,归乡的梦始终难以实现,只好遥盼国内的伯父多传家信,聊慰思念。
1979年,他终于有机会扑进祖国的怀抱,萦绕心间多年的宿梦如曙光绽放,激动的心情难以自持。一下飞机,祖国的土地,山亲水亲,他迫不及待开始寻访,来到北京一个也叫“清河”的地方。然而,在与当地人熟识后,攀谈中他得知这里的“清河”并非张氏祖地!这才急忙打听去河北清河的行程,可惜,因为此行时间短暂,这第一次的寻根竟然没能如愿,他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踏上归程。
家人宽慰说此行不虚,至少清河在河北的准确概念已经明晰。此后,他在马来西亚当地积极联络张姓宗亲,推进寻根计划。终于到了1997年,已经是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张氏公会会长的张玉光与其他张姓宗亲成员共同组团,来到了梦萦魂牵的祖根之地——河北清河!
多年过后,张玉光在《尊祖联宗到清河》一文中,对那段旅行作了细细回味:“一辆旅游巴士由北京出发,肩负载送我团五十余位宗长、宗亲的任务,其连日续夜,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涉川渡桥,不停地赶路。由于路途并非一般的旅游路线,司机也不甚了解,因此走错一段路再回头,抵达目的地时已至凌晨四点。”
驻足祖先之地,故土乡音,处处新鲜、声声亲切,同行人说,这或许是源于相同的密码基因。当时的清河县志办主任沈世远为远道而来的宗亲做了“张氏根在清河”的学术讲座,让所有人听得入神,归属感更为浓烈。
其实,张玉光的故事,称得上一个缩影。沧桑岁月,亿万张姓人,要说起这寻根的故事,多少代,多少人,多少梦,恐怕遍访宗亲,也只能窥其端倪。在寻根问祖的岁月中,走过几多坎坷、历经几番周折的张氏族人冷暖自知。不过,岁月长长,山水迢迢,最终都无法阻挡他们完成自己的夙愿。
如果说,家是一个人的归属,那么族就是所有家的整合。迁播海内外的张氏宗亲尽管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情思与故土绵延不断。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张银豪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内外广大张氏族人怀念故土的情绪日益高涨,近几年,到清河寻根祭祖的人不断增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等地来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2007年4月,世界张氏总会第三届恳亲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此次会议规模宏大,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张氏宗亲组织与会。大会响应海内外广大张氏后裔心怀故土、想回“老家”清河省亲的心愿,决定2009年世界张氏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在中国河北清河举办。
2009年5月28日,因为一个共同的姓氏,海内外张氏宗亲联袂而来,参加世界张氏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暨华夏张氏祖庭落成庆典。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菲律宾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张氏宗亲,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广东、福建等地的张氏精英,共计143个团体、2800余人与会。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祖源地的赤子情怀,随后,挥公像捐赠人张晓卿为张氏始祖挥公塑像揭幕。
同根共祖一脉承,手足情深血浓水。在奔放豪迈的祭拜乐舞——长弓舞和大家齐声高唱的《挥公颂》的歌声中,庆典活动达到高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宣布,经过专家评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清河县命名为“中国张姓文化之乡”。
此前,近两年时间,华夏张氏祖庭的建设就始终牵连着张氏传人的赤诚之心。世界张氏总会张允伏等十位宗长带头出资,张晓卿等一大批宗长慷慨解囊强力助推,广西、江西、广东等地张氏宗亲积极捐助,一大批书法家挥毫泼墨支持,北京鲲鹏书画研究院把集体创作并获奖的张氏十二圣贤长卷捐赠给华夏张氏祖庭珍藏……
血脉相连,灵感相通,华夏张氏祖庭为海内外张氏族人搭建起一座敦亲睦族共谋发展的平台,成为张姓族人祭拜张姓始祖的殿堂。张银豪说,随着华夏张氏祖庭内涵的不断延伸,它不单单只是一个祭祀的场所,在世界张氏族人的精心呵护下,正在逐渐成为钩沉历史、弘扬文化、传承祖德、启迪后人的圣地。
弘扬祖德 开拓未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为“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为“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于表明自己与祖先血脉相连。张姓族人走出清河之水,不忘祖根之地,要对祖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在中国已投资建起了40多家企业,来到清河寻根祭祖之后,看到这片热土环境好、政策宽、人气旺,又有享誉国内外的羊绒加工、汽摩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产业,便积极联谊并与伊力橡塑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还表示,愿在祖源地开发千亩张氏创业园,给海外张氏子孙返回桑梓之地、再创辉煌业绩搭建平台。
世界张氏总会秘书长张文彪来清河寻根问祖时,提出了自己的热切希望:由海外张氏宗亲会赞助,在清河建一所培养内地和国外两用人才的外语高等学校。清河的张氏宗亲联谊会也在不断加强“血脉”间的联谊,联谊会先后带领宗亲团奔赴广东、山西、河南等地“省亲”,数次飞往新、马、泰与海外的张氏后裔联谊,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张氏子孙熟知了清河——他们为祖源地发生的巨变而骄傲,更为祖源地成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而自豪。国内外前来寻根祭祖的张氏族人绵绵不绝,“寻根问祖”这一主题和相关活动,促进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交流,也向海内外展示了清河形象、邢台形象和河北形象,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敬祖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和深入,姓氏文化已成为一个地方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亮点,它激发着炎黄子孙的寻根情、故土情、民族情、爱国情,是在用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